• 学参中考网zhongkao.xuecan.net

学参中考网

全国
中学物理公式 化学方程式

学参中考网 > 中高考模拟题 > 初高中理科综合题 > 中学生物模拟题 >

巢湖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学参高考网分享巢湖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如下:
巢湖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期末考试生物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但不是呼吸中枢,脑干是呼吸中枢,故A错误;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故B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会升高,故C正确;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故D正确。
2.C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的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较少,故A错误;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4参与有氧呼吸需要穿过的结构有: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其中毛细血管壁和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共有6层膜,故B错误;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转变,故C正确;下丘脑能调节血浆中的血糖平衡,故D错误。
3.B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之间的部位是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故A正确;激素可以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通过体液运输给靶细胞,故B错误;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故C正确;血糖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4.A  【解析】试题分析:开始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首先b点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故选A。
5.D  【解析】略
6.C  【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W区管写,V区管看,S区管说,H区管听,本题选C。
7.B  【解析】本实验缺少一组空白对照,因此还要增加一组摘除术后第3天开始,只注射上述实验用的溶剂的对照组。
8.B  【解析】艾滋病病人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最终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的,A错误;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B正确;HIV的遗传物质为核糖核酸,其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C错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包括病毒。
9.D  【解析】试题分析:疫苗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它不能用于治疗疾病,而是用于预防疾病,A项正确;疫苗包括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刺激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项正确;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C项正确;疫苗具有专一性,接种牛痘疫苗只能预防牛痘病毒,而不能消灭脊髓灰质炎,D项错误。
10.A  【解析】
11.D  【解析】
12.C  【解析】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积累,抑制侧芽的生长,A错误;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B错误;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C正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序不同,所以不同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D错误。
13.D  【解析】试题分析:A实验证明IAA可以通过琼脂传递到尖端下部,促进胚芽鞘生长,但詹森当时没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为IAA,A错。B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与向光生长相关,错。C实验证明接受单侧光刺激的为胚芽鞘尖端,错。D实验证明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集中分布在胚芽鞘尖端背光侧,正确。
14.C  【解析】试题分析:赤霉素能促进茎杆伸长,可以使矮生植株明显增高,故A正确。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原理除了促进前体物质合成生长素还可以通过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故B正确。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故C错误。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故D正确。
15.B  【解析】
16.C  【解析】分析甲图:甲为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其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分析乙图:乙图是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在t0~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1~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仍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组成为稳定性。答案是C。
17.B  【解析】试题分析:群落的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从裸岩、地衣、苔藓到森林阶段属于初生演替,故A错误;次生演替速度快,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故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C错误;自然状态下,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丰富度越来越大,故D错误。
18.B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不能维持相对稳定;故选B。
19.D  【解析】试题分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由于某些原因,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故A正确。蚜虫运动能力差,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故B正确。种群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故C正确。对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D错误。
20.C  【解析】前4年中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是1,说明数量基本不变,在第5年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故A正确。第4到第8年种群数量是在下降的,可能是因为食物的短缺或天敌的增多,或者是气候不适宜,故B正确。第10年数量应是最少的,故C错误。如果持续16到20年间的趋势,应是呈“J”曲线增长,故D正确。
21.C  【解析】选C。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生产者会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C选项正确;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
22.A【解析】
23.D   【解析】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描述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能量金字塔;A正确。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固定的能量多,能为较多消费者提供食物,因此少数的生产者可以支持较多的消费者,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即倒金字塔现象;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所以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C正确。从图C看出,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远低于10%;D错误。
24.C   【解析】试题分析:分解落叶的微生物往往在含有落叶的土壤中分别较多,所以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故A正确;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所以要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故B正确;应将灭菌的土壤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土壤设为对照组,故C错误;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故D正确。
25.A  【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数量、贮存的能量、积累的有机物不一定增多,与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有关,如果生态系统的物种增多,则有机物不多增多,反之减少,B错误。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没有敌害,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