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16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保定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测语文评分细则
文言翻译:
13、
(1)玄宗心情凄惨地说:“叛军来了不能得到财物,必定再去向百姓收敛;不如留给他们,不要再给我的百姓加重负担。”
评分细则:愀然:忧愁地(或凄然地,凄惨地,悲怆地);1分。得:获得、得到(财物);1分。敛于百姓:向百姓收敛(或收取),体现出状语后置即可,1分。与:给;1分。赤子:百姓(或子民、人民);1分。
(2)士兵包围了驿站,玄宗听到喧哗声,询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侍卫回报说杨国忠谋反。
评分细则:
“闻”:听到
“左右”:侍卫,身边的人,左右的人,随从
“反”:谋反,造反,反叛,叛乱
“对”:回报,回答,回复
句意1分
诗歌鉴赏
14、参考答案:
相同:从听觉角度(或视觉角度、视听结合角度)写景。(1分)
不同:道潜的诗通过写井边的梧桐叶翻动侧面表现(或烘托)风大;(2分)李清照的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细雨打梧桐叶之景,(渲染)抒写内心的忧愁。(2分)
评分细则:
(1)从视觉角度写景、视听结合角度写景亦可视为这两句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2)道诗表现手法学生答烘托亦可得分,李词“借景抒情”学生写成“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亦可得分。学生如果结合词句分析李词该句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可得1分。
(3)相同点1分,不同点共4分,各2分。
15、参考答案:
概括: 江面阴雨(傍晚阴雨未晴);(1分)
秋风渐大(梧桐叶翻飞);(1分)
秋风停下;(夜间风止)(1分)
天晴月出(月光照过浮云)。(1分)
道理: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风雨过后,必是晴天;光明总在一番奋斗之后。)(1分)
评分细则:
(1)概括四句诗写景内容,每句各一分,扣准写景的内容,意思大体对即可。
(2)道理结合参考答案,结合诗意写出一点即给1分。
小说阅读:
17、参考答案:
年老体弱或疾病缠身;执著坚守;热爱自然(家乡、镜湖)。(5分)
评分细则:
(1)答对一点并有相应的分析得3分,答对两点并有相应的分析得5分,只有
概括没有分析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2)没有分点作答酌情给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一点1分。
18、
评分细则:
①神态(或细节)描写(1分),爷爷因年迈而浑浊的眼睛,面对的摄像机而重现光彩,因为在爷爷眼里,它将会记录爷爷对镜湖的爱与希望。 (2分)
②面对干涸的镜湖,爷爷干枯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这既是对镜湖过去的追忆(1分),体现了爷爷对镜湖的爱(1分),也有今昔对比中对镜湖现在的痛惜,更有对自己行将就木看不到镜湖将来的悲戚。(“对镜湖现在的痛惜”或“看不到镜湖将来的悲戚” 这两句答出任意一句都是1分)
19、参考答案:
答案一:去掉更好。(2分)
①结构上,去掉后小说情节依然完整,而且首尾呼应更明显,结构更严谨。(2分)
②人物上,小说最后定格在了深爱镜湖的爷爷在龟裂的镜湖里跪逝舟中这一画面,震撼人心,那一跪,既是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也是对人类罪行的忏悔;使人物的情感更鲜明,也更动人,而且还暗扣题目“定格”。(2分)
③主题上,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来表现主题的, 所以去掉最后一处环境描写,并不影响小说主题。(2分)
答案二:加上最后一段更好。(2分)
①人物塑造上,爷爷突然向前倒了下去,本无多少声响,但作者却极尽渲染与夸张,使瘦弱不堪的爷爷的形象瞬间高大,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体现了对人物的爱与赞美。(2分)
②主题表达上,而那一记沉闷的碰撞声,更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訇然奏响,回荡在干涸的镜湖,更回荡在人心中,让要警醒,使人沉思。(2分)
③效果上,小说以声音这一细节描写结尾,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2分)
评分细则:
1、对“哪种结尾更好”做出选择,2分;如果下文无分析、阐释或分析、阐释完全不正确,则此点不能单独得分。
2、能够分条作答,每条占2分,每条中应包含“角度”和“具体分析”两个部分,每部分占1分。
3、考生所分析、阐释的必须符合小说阅读鉴赏规律,否则不得分。
4、所答与上述参考答案意思相同即可得分,不必拘泥具体语句表达。
作文评分细则
一、关于文体
1.试题对文体未作限定,考生可选任何一种文体进行写作。
2.考生一旦确定使用某种文体,则要合乎该文体要求。
二、对材料内容与含意的理解
本题是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丰富,含意很多,例如,
1、民族要发展,不能丢了民族精神和信仰;
2、我们要敬重先辈,不能调侃、娱乐先辈;
3、媒体要明确职责,恪守职业道德,要激浊扬清,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正气;
4、尊重历史,敬畏历史;
5、懂得捍卫,敢于捍卫,勇于捍卫;6、我们要敬重英雄,不能调侃、娱乐英雄等等,均属题意范围。
三、关于等级评分标准
(一)基础等级 40分
甲、内容项(20分)
1.诠释
①一等(20-16)
A 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内选题立意者,均视为“符合题意”。
B 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可视为“中心突出”。
C 凡是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可视为“内容充实”。
D 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向上,可视为“思想健康”。
E 凡是行文合情入理者,可视为“感情真挚”。
②二等(15-11)
A 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内选题立意者,均视为“符合题意”。
B 凡是能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可视为“中心明确”。
C 凡是所选材料基本能表达主题,可视为“内容较充实”。
D 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向上,可视为“思想健康”。
E 凡是行文朴素自然,不造作,可视为“感情真实”。
③三等(10-6)
A 尚能把握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但行文中有所游离者,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B 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有所游离,可视为“中心基本明确”。
C 虽有一些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可视为“内容单薄”。
D 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可视为“思想基本健康”。
E 行文有造作痕迹,总体尚自然,可视为“感情基本真实”。
④四等(5-0)
A 仅仅抓住材料中的枝节内容及含意来立意行文的,可视为“偏离题意”。
B 中心散漫,大部分材料游离,可视为“中心不明确”。
C 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可视为“内容不当”。
D 凡是思想观点有悖于现行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视为“思想不健康”。
E 凡行文矫揉造作,可视为“感情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