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2015~2016学年度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很早就实现了艺术与商品搭配销售”错误,原文是“很早就实现了艺术与商品的结合”。
2、D“与海上丝路艺术……”偷换对象,原文是“与其融汇东西方艺术精华的特点密不可分”,当中“其” 应该指“敦煌艺术”。
3、B强加因果,外销商品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艺术装饰不是海上丝路开通后商品流通量激增的原因,相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4、D注意语句中的专有名词、句末语气助词和动词谓语等。“子弟被劾”是一个语意完整的结构,前后均需断开。
5、C“卷轴专指字画”错误,卷轴专指有轴的字画。
6、D“在相关书籍中找到了依据”错误,应该是古器底部的字证实了陆澄所言。
7、(1)按照旧例郎官犯罪要受杖刑,当时已有名无实,陆澄任职期间,前后受处罚的杖刑加起来有一千。
(“杖”“积”“凡”各1分,大意2分)
(2)王俭开玩笑说:“陆公,是个书橱。”陆澄家里藏有很多文献古籍,是人们很少见到的,撰写的地理书以及杂传,他死后才流传于世。
(“坟籍”“罕”“撰” 各1分,大意2分)
8、上阕无一处著“春水”二字,却让人感到春意融融,春水无处不在。(1分)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逐层展开:从咏湖水起笔,点出“春水”题目,湖光粼粼,绿波荡漾,写出春水溶溶之貌;(1分)接着写湖上景色,苏堤燕飞,湖鱼没水,使人如见水波起伏之状;(1分)再写东风吹拂,落花随水流去,表现春意阑珊与湖水浩渺;(1分)最后再写池水,由实而虚,拓展了诗歌意境。(1分)
9、①词人并不直接写溪水,而是以云和、山空、花香等溪水周围的景物来衬托。由湖水溯源写溪水,由湖光引出山色。(3分)
②作者用典抒怀,目触韶景而生情,引起感怀旧游时的热闹欢聚之乐,继而生发光阴易逝,盛时难再的今昔之感。(3分)
10、(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www.17xuexiba.com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DE(E项得3分,D项得2分,A项得1分)A项反复的修辞手法,文中并未体现。B项“描写战争对人性的摧残”错误,将战争前后进行鲜明对比。C项文中并没有涉及肖像描写,而是重视心理描写。
(2)①有职业道德。当霍乱侵袭柏林时,他免费给大家量体温、送药片、打预防针。(2分)②有孝心。用喜欢紫兰花的蝴蝶与结亲仁慈信件,在母亲生日时,点燃蜡烛,为高墙那边的母亲祈福与祈祷。(2分)③有怜悯之心。当森特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即将死亡时,他冒充间谍,让克鲁兹举报自己,解救妻子,使得克鲁兹一家团圆,让娜莎享受母爱。(2分)
(3)①结构上:为下文克鲁兹、森特的出场作铺垫;(2分)与结尾处“当那道该死的柏林墙竖起时,它分离了我和我的母亲”呼应。(2分)②内容上:为故事的发展提供背景,营造紧张、冷寂的气氛。(2分)
(4)①结构技巧:文章开头介绍娜莎发现蝴蝶的翅膀上有一行细小的字,结尾处写森特用蝴蝶传递信件来冒充间谍的原委,目的是让娜莎享受母爱。首尾呼应,如此结局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2分)②人物形象:小说中的所有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蝴蝶翅膀为纽带连结起来的,使克鲁兹、森特等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2分)③故事情节: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是围绕蝴蝶翅膀进行的。以蝴蝶翅膀为引线,使故事情节发展一波三折。(2分)④文章主题:借“蝴蝶翅膀”来赞美森特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也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心愿。(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AC(A项得3分,C项得2分,D项得1分)B项《洗澡》和《干校六记》是文革结束后写的;E项风华被淡泊遮蔽错误。D项“一见钟情”文中无表述。
(2)一方面写翻译、写作、治学;另一方面写生活上。(答出两方面2分)性格特征:①博学,认真,严谨;②恬谈,宽容,豁达;③低调,坚韧,淡泊。(答出一点2分,三点4分)
(3)①淡泊是指杨绛在生活上低调,翻译、写作、治学上严谨认真,淡泊名利,不求物质名誉,只求认真写作,钻研学问;②风华指杨绛所取得的成绩,她博学,学贯中西,会几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写作上作品丰富,还整理了钱钟书的手稿;③杨绛淡泊名利,低调生活,但作为一名翻译家、作家、学者,她的风华又显著辉煌。(每点2分,共6分)
(4)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在杨绛身上的体现:①高风亮节,淡泊名利;②坚韧顽强,谦虚宽容;③生活低调,不求物质,著作等身。(能答出要点,并结合杨绛经历举例)
五、语言表达
13、B
14、C (A项不合逻辑,“不仅”“更”引起的句子要交换位置。B项 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删掉“由于”。D项杂糅,删掉“来自”)
15、B(③句中的“金箔”扣上文的“金黄”和“黄金”, ②句照应“阳光的力量”,①句照应“真实的存在”。)
16、解析:语段谈人类能否驾驭科技。①处是西方一些学者的观点,从下文“人类的智慧真的无法驾驭科技吗”可得出结论。②处要承接上文“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 ③处注意“因此”,这是全段的结论,也是亮明观点的句子。
①人类的智慧无法驾驭失控的科技②人类的技术力量微不足道③人类科技还远没到失控发展的地步(答出一空给1分,答出两空给3分,答出三空给5分)
17、(1)①在大学四年中,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的能力得分最高,核心能力次之,知识与技能最次;②从大一到大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呈上升趋势,而从大三到大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呈下降趋势。(每点1分)
(2)①学生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管理秩序以后,独立性明显增强,对自我的认可度大大提升,所以大一到大二时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普遍乐观;②从大三到大四,随着对职场和社会了解的增多,他们自身能力储备远远不能应对工作挑战,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普遍不乐观。(每点2分)
18.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新材料作文,其现实指向性和文化导向性是明显的,重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心生活,并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和古老风俗。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浪潮席卷全国,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从城市化到全球化,并且蔓延到各行各业。然而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的传统已经千疮百孔,有些被弃之如敝履,有些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有哪些还是我们能够坚守与继承的?有哪些会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意义?
而且传统是文化之根,是民族之根,也是问题之源、进步之源。现代是繁华的,是绚烂多彩的,传统也是辉煌的,是灿烂多姿的,那里有民族最初的基因、信仰的基石,行为规范与思维方式最初的颤动,思想价值最初的萌发。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浇灌了我们的先祖,也顺流而下润泽着后世;那里有需要我们继承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宝藏,有需要我们反思与扬弃的糟粕。
家族,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纽带,家族观念也成为了我们特有的情感羁绊,传承家族观念,其实就是继承传统,发扬历史。在新的时代,如何重拾家族观念,重塑时代精神气象,让家族这一个个社会机体的细胞发挥应有的聚合作用,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必须直面的问题。
【立意方向】
1.守住民族的肋骨
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民族是个极其重视宗族观念、世系传承的族群,一脉相承的血缘如同一条鲜明的烙印,深深镂刻在每个人心中。在历经岁月风雨后,渐渐成熟的我愈发有了强烈的家族意识,对祖先的崇拜,对家族世系的辨清使我产生了寻根问祖的欲念。家族观念包含血缘亲情、安土重迁、聚族而居、累世同堂、落叶归根的观念以及家风、家教、家训等,作为中华民族流转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血脉,是支起一个民族的肋骨,在这个躁动的时代,它不应流失,更不应被淡薄。
家族观念是塑造健全人格,优良品德不可或缺的因素,亦是一个家族凝神聚气的精神纽带。另外族观念也凝聚着家国一体的情怀,如果能团结自己的小家,势必也会有心怀天下,匡国济民的情怀。而且充满集体情怀的家族观念更能让一个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一个民族在躁动的时代立下稳定的根基,回到温暖的港湾。
【素材点拨】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家族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中外历史上或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些家族人才辈出、绵延久远,跟家族观念、家族风尚有着密切的关系。《朱子家训》中有朱熹对子孙行为品质的匡正,《傅雷家书》中饱含严父慈母的谆谆教诲与期盼,“三曹”与“三苏”一门三杰都有着家族的影响与扶持。
2.不必为家族的消亡痛哭流涕 zhongkao.xuecan.net
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个人主体的尊重也是大势所趋,在个体意识和个体发展诉求不断得到重视和鼓励的现代,家族体制已然走向没落,家族观念也在现代观念的冲击下七零八落。家族观念有温馨和谐的一面,也有冰冷残酷的一面,家族对个体的束缚和要求,对个人的忽视,以及大家族的等级分明、勾心斗角、保守落后,都遏制着人性自由,阻滞着社会发展,对现代的平等、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观念有巨大的妨碍作用。另外,家族观念也影响着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毒瘤。家族势力对传统技艺的严格控制和垄断,也导致了一些技术的失传,以及技术拥有者的因循守旧和不思进取。
【素材点拨】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以利益、婚姻为纽带,勾结联合,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大发国难财,剥削工人、农民;“家族式腐败”是一个以亲情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其成员之间往往订立攻守同盟,分工协作,相互包庇,相互维护,隐匿证据,掩盖腐败,其背后是权力家族化在作崇。家族制度和家族观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锋芒所向的焦点之一,鲁迅则在1918 年5 月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如作者自己所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写了《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一系列论文,申述他在家族问题上的见解。影响所及,此后三十年里,新文学作品涉及大家族制度题材者,简直难以计数,其中著名的,小说如巴金的长篇《家》《春》《秋》,中篇《憩园》《寒夜》,丁玲的长篇《母亲》,端木蕻良的长篇《科尔沁旗草原》,老舍的长篇《四世同堂》,梅娘的《蟹》,路翎的长篇《财主底儿女们》,戏剧如曹禺的《雷雨》《原野》《北京人》等。其间思想倾向虽不尽相同, 然对家族制度持非议乃至猛烈攻击者居多。
【佳作展示】
继承家族观念
每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每条家训背后都有着先人对子孙的隐隐期盼,每个家族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历史……是家族,延续美好的情意、传承华夏文明、凝聚家国天下,让今天的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地方将身心安放。
家族观念即人们的亲情观念,传递着浓浓的爱与真挚的祝愿,安抚受伤的孩子、吸纳一切不顺遂的泪水。牵动那颗游子的心的是什么?是大槐树下、青草池塘边的家族故土,是家中百发如雪的高堂,是中秋的圆月与除夕的团聚。家族,是漂泊者的情感归宿,让如柳絮般飘飞的躯体有一个地方把心稳妥地安放。
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使得宗族凝聚、共渡时艰。客家人自北方中原地区举族迁至南方的蛮荒之地,在大山中修筑围屋,就此扎根。硕大的围屋中,四代同堂,长幼有序,人们团结凝聚在同一个屋檐下,使家族得以延续。而在抗日战争中,“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也正是基于这种绵延千年的家族观念,使华夏子孙在外敌入侵之际凝聚起来,承担“天下兴亡”的责任。
家族观念中孕育着礼、义、廉、耻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先贤圣人的智慧与谆谆教诲。所谓“忠厚传家久,读书济世长”,半耕半读一品人家,田园与书斋将身心安放;亦儒亦道半仙人物,庙堂与江湖任意气舒张。自古以来,中国的家族即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乡村、家族中大都有长者们设立的私塾和学堂,教授子弟们圣人学说、为人处世之道。正是家族私塾中的一代代传承,让中国士人的操守和节气代代流传,让中华文化有了她独特的符号。
家族观念的淡薄,只会疏远了人们之间的情感,家族文化的稀疏,最终会让现代的中国人丢失了古老的根系。《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有先具备家族观念,是家族和睦,才能使社会安定,而不致社会道德在戾气中不断滑坡。
家族观念是我们对自身身份的确认,知道自己来自何方,才能更深切地懂得该去往何处。守住家族与民族的传统,才不会在现代化浪潮中迷失方向。yz.xuecan.net
【点评】本文观点鲜明,从传承文化的角度强调继承家族观念的重要性,从凝聚亲情、延续家族、孕育礼义廉耻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了家族观念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做到正反论证相结合,运用假设的论证方法突出家族观念淡薄的危害,全文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是一篇考场佳作。
家族观念已不适用于现代
家族体制在中国维持了几千年,维系了家族的感情。然而,在现代化的今天,这种落后的观念已不再适用。其功能可被代替,其弊端需被革除。
家族体制带来的维系感情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已经很薄弱。古代中国处于农耕文明时期,阡陌不相交通,很多人的活动范围只在方圆十里。他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一直和同宗同族的人打交道。因此,一个良好的家族体系可以维护这方圆十里的稳定和谐。而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把地球变为地球村,网络可让信息瞬息到达,到异国他乡不过几个小时飞机的小事。我们的视野变得宽广,五湖四海内皆可为友,何必与一些所谓同根同源,却没见过几次的人浪费社交精力呢?
家族观念与家族文化,本质上是民族文化的一部份。现在我们一直号召弘扬民族文化,也有不少成效。如此可见,所谓家族文化严重流失是危言耸听。家族文化不过换了个称谓,其本质其内涵其精华,自然经得起时间的冲刷,绵延千年而不绝。钱氏家训,曾国藩家训,傅雷家书,这一部部家训,是其蕴含的与民族文化一致的智慧与美德是让家族兴旺的根本原因。家族民族,哪种形式不是传承?
家族观念,还有许多令人垢病之处。所谓谢家宝树,芝兰玉树,书香门第,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不公与险恶。有权有势的家族,自然给本族子弟提供良好的学习升官待遇。谢家王家固然出了不少人才,但其为祸一方,滋生腐败的现实不是这些人杰可以掩盖的。《红楼梦》这部堪称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小说,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大家族是怎样因内部的腐化而溃散的。
抛开这些名门望族不说,普通小村间也因家族斗争闹了不少纠纷。两条小村庄因百年前的一场架定下家训,永不通婚。这种极不理智极不合情的家训在老人心中根深蒂固,逼迫得两村一对青梅竹马远走高飞,与家族断了联系。
诚然,家族观念的缺失让我们损失不少宝贵遗产,但我们当务之急不是死守家族的形式,而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让个体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充分展现自我,让依法治国的理念真正落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规范我们的言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家族观念注定土崩瓦解,被时代淘汰。
现代社会,家族观念可以退下历史舞台了。
【点评】这篇文章从反面入手,站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从家族观念维系情感的作用日渐薄弱、家族观念令人诟病之处很多两个方面指出了家族观念的没落和不适宜,并且能辩证思考,语言虽显平淡,但能反弹琵琶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
【译文】陆澄字彦深,吴郡吴人。祖父陆劭,任临海太守。父亲陆瑗,任州从事。陆澄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无所不知,连行走坐卧吃饭,手中都不放下书卷。宋泰始初年,任尚书殿中郎,提议皇后名讳在向百姓公布时依旧称姓。左丞徐爰按照司马孚的说法认为皇后不称姓,《春秋》里在齐国迎娶王后,都不说王后的姓。陆澄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了意见,因此被免去官职,以受处分官员的身份兼任职务。按照旧例郎官犯罪要受杖刑,当时已有名无实,陆澄任职期间,前后受处罚的杖刑加起来有一千。
齐高帝建元元年,骠骑谘议沈宪等人家奴的客人打劫,子弟被弹劾,沈宪等平安无事。左丞任遐上奏陆澄不追究罪责,请求免去陆澄的官职。陆澄上表自我辩解,说按例没有左丞纠劾中丞的道理。诏令朝外详细议论。尚书令褚彦回翻检宋朝以来左丞纠正但中丞因不纠罪被免官者很多,奏陆澄“少见寡闻,给后人造成混乱,对上掩去皇上的盛名,对下笼制朝臣议事。请就所见到的事情来罢免陆澄所任的官职”。诏令陆澄以受处分官员的身份兼任职务。
齐武帝永明元年,连续升迁任度支尚书,不久领国子博士。与尚书令王俭交情深厚,王俭自认为博闻多识,读书超过陆澄。陆澄对他说:“我少年时没有什么事情,只以读书为业,而且年龄官位已经很高。您现在年轻,便忙于朝政,即使看一遍就熟悉,但所看到的书,未必比我多。”王俭召集学士何宪等人盛大热烈地研讨问题,陆澄等王俭说完,然后谈到王俭所遗漏的材料百十条,都是王俭没有看到过的。王俭于是叹服了。王俭在尚书省拿出巾箱、几案以及各色衣服饰物,让学士引用典故,引用的多的就奉送物品,人人都得到一两件。陆澄后来,又举出了诸人所不知道的典故,而且又多出几条,把原来所有的物品都拿了去。
改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吴郡中正,光禄大夫,加给事中,不久领国子监祭酒。竟陵王萧子良获得一个古器,小口方腹平底,容量有七八升,来问陆澄。陆澄说:“这个名叫服匿,单于把他送给苏武。”萧子良仔细看器物底部有字,大略可以认出来,正如陆澄所说。
隆昌元年,因为年老多病,转任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未任命就去世了,谥号静子。陆澄被当时的人称为大学者,读《周易》三年却不理解其文意,想撰写《宋书》结果没有写成。王俭开玩笑说:“陆公,是个书橱。”陆澄家里藏有很多文献古籍,是人们很少见到的,撰写的地理书以及杂传,他死后才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