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菩提(18分)
林清玄
①我欢喜黄昏时候在红砖道上散步,因为不管什么天气,黄昏的光总让人感到特别安静,能较深刻省思自己与城市共同的心灵。但那种安静只是心情的,只要心情一离开木棉或者杜鹃或者菩提树,一回头,人声车声哗然醒来,那时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在吵闹的车流里,我们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在奔逐的人群与闪亮的霓虹灯里,我们更深的体会了孤独;在美丽的玻璃帷幕明亮的反光中,看清了这个大城冷漠的质地。
②居住在这个大城,我时常思索着怎样来注视这个城市,怎样找到它的美,或者风情,或者温柔。
③有一天我散步累了,坐在建国南路口,就看见这样的场景:疾驰的摩托车撞上左转的货车,因挤压而碎裂的铁与玻璃,和着人体撕伤的血泪,正好喷溅在我最喜欢的一小片金盏花的花圃上。然后,刺耳的警笛与救护车声,尖叫与围拢的人群,堵塞与叫骂的司机……好像一团碎铁屑,因磁铁辗过而改变了方向,纷乱骚动着。
④对面街头并未受到影响。公车牌上等候的人正与公车司机大声叫骂,一个气喘咻咻的女人正跑步追赶着即将开动的公车,小学生的纠察队正鸣笛制止一个中年人挤进他们的队伍,头发竖立如松的少年正对不肯停的计程车吐口水,穿西装的绅士正焦躁地把烟蒂猛然蹂扁在脚下。
⑤这许多急促的喘气的画面,几乎难以相信,是发生在一个可以非常美丽的黄昏。[来源:学+科+网Z+X+X+K]惊疑、焦虑、匆忙的都市人,虽然生活在都市,却永远见不到都市之美……
⑥生活在这样的都市里,我们都是菩提树,拥有的土地虽少,勉力抬头仍可看见广袤的天空。“一棵树需要什么呢?”园艺专家在电视上说:“阳光、空气,和水而已。还有一点点关心。”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样的吧!除了食物与工作,只是渴求着明澈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点点有良知的关心。
⑦黄昏时分,阳光的金粉一束束从叶梢间穿过,落在满地的小草上,有时目光随阳光移动,还可以看到酢酱草新开的紫色小花,嫩黄色的小蛱蝶在花上飞舞,如果我们用画框框住,就是印象派中最美丽的光影了。可惜有很多人在都市生活了一辈子,总是匆忙的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看过这种美。
⑧有一天,我在仁爱路的菩提树上,发现了一个小红蚂蚁的窝,它们缓缓在春天的菩提枝桠上蠕动,充满了生命清新的力量,正伸出触角迎接经过漫长阴雨之后都城的新春。对我们来说,那乱车奔驰的路侧,是不适于生存,甚至不适宜站立的;可是对菩提树,它们努力站立,长出干净的新绿;对小红蚂蚁,它们自在生存,欣然迎接早春。我们都是一样,是默默不为人知、在都市的脉搏里流动的一滴滴清明之血。
⑨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浪漫的黄昏,我深深的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这株黄昏的菩提树,树中的小蚂蚁,不是与我一起在通过污染、面对自己古典、温柔、沉静的心情吗?
13.阅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分点概括第段中作者在黄昏时所散步感受到的“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的内容。(4分)
14.赏析文中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4分)
15.标题“黄昏菩提”有何妙处?(4分)[来源:学科网Z-X-X-K]
16.都市冷漠的质地,历来受人诟病。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的主旨,针对“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材料一:2015年9月6日,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就没人敢上前扶一把。最终,老人因为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材料二:B.2015年8月14日8时,汉中市一位骑电动车老人摔倒在路上。14岁的中学生小何发现后立即下车搀扶,拨打120,并一直守候老人。当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老人却拉住小何不让走,认定是小何绊倒了他,并索要500元治疗费。小何父母及民警赶到现场,发现路边有一监控探头,最终还原了事实真相。汉中市政府决定授予小何“汉中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并给予5000元奖励。
(二)让“潜规则”没有用武之地(14分)
沈小平
①长期以来,不少人深受“潜规则”的困扰:孩子上学要托关系,做个手术要送红包,承包工程要搞利益输送,个人职级升迁要上接“天线”找靠山……“潜规则”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打了折扣。
②“潜规则”为什么能够存在并蔓延呢?我想:优质资源的稀缺,政策制度的漏洞,法律执行中的变形走样,权力运行中的“暗箱操作”,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因此,消除“潜规则”,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瞄准“病灶”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③随着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加强,特别是八项规定的[来源:学*科*网]出台大大挤压了“潜规则”的生存空间。走后门走不通了,那些“请托利器”便没了存在的价值。诸如昔日的阳澄湖大闸蟹,天价月饼,如今已不似过去那般受到追捧。前者价格暴跌,“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买不起吃不起的大闸蟹,也渐渐上了百姓的餐桌;后者则多被市场抛弃,只能躲在阴暗角落里“苟延残喘”而已。
④“潜规则”的形成并非一夜之间,消除“潜规则”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堵疏结合、有破有立,既把“潜规则”压下去,又让“显规则”硬起来。让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纯,让“潜规则”没有用武之地。
⑤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潜”和“暗”是“潜规则”的优势,但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只有让权力多“晒阳光”,让规则多“晒阳光”,让社会监督无所不在,才能不断挤压“潜规则”的生存空间,以致其无处遁形。
⑥“潜规则”的克星是不容变通的“铁规矩”。“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越是敏感的岗位,越是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越需要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越需要领导干部秉公用权,不徇私情。党内“潜规则”不清除,官场“潜规则”就无法遏制,社会“潜规则”就可能滋生蔓延;社会“潜规则”盛行,又将助长党内“潜规则”,造成恶性循环。
⑦只有各级干部都关上“潜规则”的后门,打开“显规则”、“铁规则”的大门,并坚持用法律制度监督约束权力,使自己成为懂规则、护规则、用规则的人,勇于向“潜规则”作斗争,善于用“显规则”处理问题,才能彻底铲除“潜规则”,让清风正气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⑧哲人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当按规矩办事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当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深入人心,哪还会有“潜规则”的生存空间和用武之地?
( 摘自新华网2015年10月15日,有改动)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当今社会,由于“潜规则”的普遍存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因而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B.优质资源的稀缺,政策制度的漏洞,法律执行中的变形走样,权力运行中的“暗箱操作”,为“潜规则”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C.第③段引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诗句,形象地论证了八项规定出台后挤压“潜规则”让大闸蟹走上寻常百姓餐桌的强大功效。
D.只要清除了党内“潜规则”,官场“潜规则”和社会“潜规则”就能得到有效遏制,因而抓好党的建设,就能优化社会生态。
E.“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意思是说,一个不公正、不廉洁的干部,即使你拥有突出的才能,也不会赢得人民对你的信服。
18.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9.简要分析本文第②-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20.请理解第⑧画浪线的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