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参中考网zhongkao.xuecan.net

学参中考网

全国
中学物理公式 化学方程式

学参中考网 > 中学语文学习 > 阅读理解答案 >

《抗战将领刘放吾》阅读答案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学参学习网小编整理分享《抗战将领刘放吾》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备考参考!
《抗战将领刘放吾阅读答案》试题解析
    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向对数倍寸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令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名人传记》2015年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刘伟民再三追问,父亲才说了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我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仁安羌战果源自平日训练。”
    (“铁血社区”《我的团长刘放吾》)
    ②他爱读曾国藩家书及治军文献。不论练兵、治军及治家,他都以曾国藩的言行为典范。我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多本破旧的曾文正公的文集。每页均有他读了多遍及加注的痕迹。可见他对曾公文献的重视。
    (《潇湘晨报·刘放吾:从抗日名将到煤球店老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十二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
    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答案】
    (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战前准备充分:面对强大的敌人,刘放吾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准备。②士兵作战勇敢:刘放吾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秉承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③部队训练有素:刘放吾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训练士兵,而且三个月一次实弹射击,士兵们射击命中率达到七成。(先概括再阐释,每点2分,共6分)
    (3)①从内容上看,刘放吾引用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既传达出“不顾身”的热血忠诚,也表现其对战争残酷的无奈。②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刘放吾日记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每点2分,共6分)
    (4)①淡泊名利的态度;②踏踏实实的作风;③卓越的军事才能;④誓死报国的决心⑤对读书的热爱。(每答出一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给满8分为止。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第四节和第一个链接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例如“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是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段落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方面,结合“引用”表达效果来答题。结合情节位置,本题在结尾,从内容上看,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分析;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刘放吾日记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遇到考查段落作用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提问的方式,是直接问结构上的作用,还是只说作用,这两者是有所去呗的,如是前者,只需从结构上回答,如是后者,就应兼顾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要明确答题的模式,结构上……,内容上……。本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答题的。第三,要明确段落所在的位置,其在文中的位置就决定了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最后回答结构上的作用时,要回答完整,不能光列术语,比如本题,呼应前文,到底是呼应了什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全文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本题提出的关键词为“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令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学参学习网小编整理分享《抗战将领刘放吾》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备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