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2分)
(1)统治者的重视(国家重视;政府支持;);重农政策的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生产工具的革新(铁犁牛耕的应用 、推广、 普及等、);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水利的兴修;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流传等。(每点2分,三点6分)
(2)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民出现了阶层分化(贫富分化);租佃关系普遍。
(每点2分,三点6分,如摘抄材料酌情给分)
(3)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政府的支持(政府颁布法令)。(4分)
影响:加快了城镇化步伐(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开展);利于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技术手段的改进等。(每点2分,三点6分)
27.(13分)
(1)问题:供需矛盾较深。(贫富分化加剧)(1分)
举措:农业领域,要求农民减耕减产(调整农业生产);工业领域,对企业的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进行监督,减少盲目生产(调整工业生产;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保障工人最低工资(缓和劳资矛盾;提高工人待遇2分)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每点2分,三点6分)
(2)特点:抛弃胡佛的旧经济理论---自由主义,实行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干预3分);关注民生、协调发展(3分);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分)。(每点3分,二点6分)
28.(15分)
(1)1949到1960年,城市化获得发展(有所发展);1960至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甚至有所倒退(发展趋于停滞);1978年后,城市化发展快速。(每阶段2分,共6分)(阶段划分基本合理,描述基本准确即可)
(2)改革开放后。(1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2分)和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2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1992年后我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每点2分,四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