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参中考网zhongkao.xuecan.net

学参中考网

全国
中学物理公式 化学方程式

学参中考网 > 中高考模拟题 > 中学语文模拟题 >

2016年怀化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怀化市2016上期高三二模考试试题答(2)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此题难度较大,学生在表现手法的异同中,答到异或者同,就给3分,当然两个方面都能答到更好。学生在情感的异同中,答到异或者同,也给3分,当然两个方面都能答到更好。
表现手法:相同点:均化用典故。《泊秦淮》化用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典故。本词化用祖逖的典故。(3分)
不同点:本词还采有寓情于景(融情与景或情景交融)手法,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的表达作者的情感。(3分)
表达的情感,相同点:表达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寄寓浓郁的爱国情感。(3分)
不同点:《泊秦淮》讽刺沉溺声色歌舞,醉生梦死的官僚贵族(统治者)。本词表现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无奈。(3分)
10、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⑵(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⑴CE。解析:E 3分,C2分, A 1分,A项 “馄饨独一份”原因不完整;B,“笃——笃笃”不能体现味道鲜美,极受大家喜爱;D,主题错误,应为“传统手艺后继无人的忧思。”
⑵文章第(2)段详细描写秦老吉的馄饨担子有什么作用?(6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三点即满分。
①详细介绍了秦老吉那精巧、特别的馄饨担子;
②用担子的特别来突出秦老吉馄饨的独特,突出秦老吉手艺精湛;
③引出下文,与结尾相呼应。④突出传统文化的可贵。
⑶结合全文,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6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①语言口语化,平实简洁、不重修饰;
②比喻、排比。比喻,“一家人都很勤快。一进门,清清爽爽,干净得像明矾澄过的清水”;排比,“围裙上、鞋尖上、手帕上、包头布上,都是花”。
③长句与短句结合,整句与散句结合。
④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更加客观可感。
⑷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秦老吉,也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三姐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评分说明:回答主人公1分,原因3点即可给满分。
观点一:主人公是秦老吉。
①秦老吉是贯穿本文的线索人物;
②对三姐妹的描写突出了秦老吉对女儿们的关爱,也侧面烘托了秦老吉的善良、淳朴;
③本文是通过描写秦老吉,凸显“传统手艺后继无人”的主旨。
④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是围绕“秦老吉挑担子卖馄饨”展开。
观点二:主人公是三姐妹。
①小说的标题是《三姐妹出嫁》;
②小说的主要笔墨都是在描写三姐妹;
③对秦老吉的刻画,是为了突出三姐妹的心灵手巧、孝顺和谐;
④小说通过描写三姊妹,歌颂父慈女孝的和谐生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2、⑴EB。E 3分,B 2分,C1分。解析:A项中强加因果。“西化”程度比其他人深是“最西化”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C项中以偏概全,原文强调鲁迅是“整个现代中国人集体精神史上”的最鲜明和有力的形象。D项中“发现了鲁迅的精神力量”错,更谈不上“以此激励自己”。
⑵张旭东教授主张“让鲁迅的文本自己说话”,请简要概括他这一主张的内容。(6分)
评分说明:以下四点只要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①首先要有能听得见文本说话的人。
②强调把自己放在和鲁迅平等的地位,展开一种平等的对话。
③要有意识地摆脱80年代以来鲁迅研究的过度道德化倾向的负面影响。
④强调鲁迅写作或鲁迅文本的不可替换、不可逾越的中介性。
⑶张旭东教授否认鲁迅是自己的心灵对话同伴,原因是什么?(6分)
评分说明:以下四点只要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①张教授没有特别关注鲁迅乃至现代中国文学,没有有意识地把鲁迅作为心灵对话的同伴。
②张教授阅读鲁迅基本上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并没有特别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历练。
③张教授没有把鲁迅当做精神灯塔,也不觉得背靠鲁迅就能获得道德确信。
④张教授主张把自己放在和鲁迅平等的地位,客观冷静地看待鲁迅。
⑷、鲁迅的作品在中小学教材中逐渐减少,结合本文内容和自己对鲁迅作品的认知,说说你是否赞同这一做法。(8分)
评分说明:以下明确观点给1分,结合文本内容的理由4分,结合个人认知的理由3分。
观点一:不赞同减少。
理由:
①鲁迅是一个想忘掉都忘不掉的人,他总是以他独特的方式回到我们身边。这说明鲁迅的影响是深远的。
②鲁迅先生能给人一种力量,能够在你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自豪感。这说明鲁迅先生能给国人一种民族自豪感。
③鲁迅的作品给人思想上的震惊和文学上的紧张感,几乎是过去一百年来中国人唯一能拿出来和现代西方文学的高峰相提并论的东西。他实际上算得上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哲学大师。
④鲁迅是整个现代中国人集体精神史上最鲜明最有力的形象;在今天都是无人能够取代的。这说明鲁迅是中国人的脊梁。
⑤鲁迅的站位非常明确,毫不动摇。这说明鲁迅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⑥鲁迅先生的怀疑精神,针砭时弊的批判精神,对权力、世俗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在当下同样还有价值。
⑦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⑧鲁迅对于中国文化、世界文化,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观点二:赞同减少。
理由:
①鲁迅并非精神的灯塔,人们也不是离开了鲁迅就活不了;他并不能给人以道德确信的力量。
②鲁迅就是一个文本。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要把自己放在和鲁迅平等的地位,展开一种平等的对话,而不是作为一个信徒去解经。
③读者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要有意识地摆脱80年代以来鲁迅研究的过度道德化倾向,没有必要把他当作精神源泉,道德源泉,精神偶像。
④鲁迅的有些作品确实比较深奥难懂,学生在阅读时理解不了,体会不到。
⑤减少并不等于要全部抛弃。减少鲁迅的作品,增加其他优秀作家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解析:殚精竭虑: 殚,竭尽;虑,思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  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含贬义) 一致百虑: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14、C。解析:A项,缺主语,在“最灵敏”前加上“的”字;B项,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D搭配不当,“参与人数”与“最广”不能搭配。
15、A。由“是一种传统”可知接⑤,③“不朽的才子”应指⑤中“他们高超的驾驭文字的功夫,让自己名垂不朽”,顺序应是⑤③。⑥是①的解释和推断,顺序应是①⑥。
16.①但“社会”是可能不死的(社会却可以长久存在)②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
③还能影响别人  (每句1分,意合即可)
17、(1)整体而言,大多数市民都自觉地意识到了应当承担雾霾治理方面的相关责任,这对于促进雾霾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2)人们对政府治理雾霾政策成效信心不足,在被问及对政府治霾政策成效的信心时,将近60%的人表示没信心或不清楚;而对政府治霾政策成效有信心的人群中,很有信心的人不足20%。
六、写作(60分)
参考立意:
费利科里:敬业、高效、协作、责任感。
工会:责任与效率,个人与团队,工作与健康。
马泰奥·伦齐:肯定他人的付出,其它立意可酌情考虑。